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工作 文史•文化 正文
窄屏浏览

罗沟大悲寺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17-06-30 作者:吕三云 发布人:政协办 浏览次数:

                                                        洛北清凉境,罗沟谒大悲。                                                        

                                                        拈花珠露润,弹指惠风吹。                                                    

                                                        落叶由僧扫,疏枝任鸟窥。                                                        

                                                        回头天地远,芳草自葳蕤。                                      

 这是拜谒罗沟大悲寺后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大悲寺位于洛南县石门镇三岔村罗沟的丛林深处,南距县城27.5公里,为洛河以北驰名的古刹。据寺中残碑考证和民间口口相传,其寺始建于晋朝(266年---420年)。那时的大悲寺层层殿宇依山势而递升,分为山门殿、中殿和后殿。因寺中供奉了一尊高大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故名“大悲寺”。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山门南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

大悲寺的首层建筑是山门殿,硬山正脊中装饰“百鸟朝凤”的砖雕图案。正檐下嵌有一方汉白玉寺额,上面镌刻着“自建大悲寺”五个大字,字体健劲。寺额下是汉白玉券门,自下而上对称浮雕白象、雄狮、腾龙、翔羊;门楣正中雕饰着三尊神像,正中一尊人面鸟喙,是佛经中大鹏金翅鸟的应化形象。券门两旁是石雕花窗,饰有蘷龙和忍冬草花纹,优美而庄重。两侧正脊门楼造型也很精致,殿内居中是“大肚弥勒佛”坐像,眉眼如月,笑口常开,洋溢着一团喜气。四大天王分列左右,个个身披甲胄,手握法器,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山门殿楹联为“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开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

二重殿就是中殿,也叫大雄宝殿,殿脊正中饰“二龙戏珠”砖雕图案,两龙鳞爪分明,呈飘然欲飞之势,实为超绝之作。脊端的鸱吻和檐头的脊兽也不失脱俗之处。殿门联为:“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殿内居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肋侍为阿难、迦叶两大弟子。“十八罗汉分列于两厢,他们均坐于云石之上,悉心谛听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或若有所思,或舞器做法,个个活灵活现,堪称旷世之作

最后一层殿宇是后殿,人称“大悲殿”,面阔五间,檐下悬“悲源海”额匾。柱联为“慈悲群生称老母;救难万世感能仁。”殿中供奉着一尊高大的观世音彩雕坐像。表情悲天悯人,如同慈母。

老百姓最崇敬观音,因而自古及今香火旺盛。历代洛南地图和地名志上都有大悲寺名称,且翻修不断。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修一次,清代光绪年间重修一次,直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僧人道明,本禄等循规蹈矩,遵守如来,勤俭维持,略积孔方,再次重修正殿三间,重塑了释迦牟尼佛金身,翻修了僧房七间。其余殿宇如故。那时还有庙田80余亩,柴山50余亩,寺产殷实。僧侣十余人,历代名僧辈出,高僧云集。                              大悲寺后西边有一条浅沟,沟里丛生着一片野海棠,夏日花开之际,绯红满谷,很是可爱。这里曾发生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据说大明洪武年间,沟里有一眼山泉长流不息,引得山上两匹金马驹子于月明之夜时不时来泉边畅饮。有一个姓张的贪心人得知此事,便一年到头来此套取。一天夜里,金马驹子果然又来了,那个姓张的贪心人急忙抛出绳索套住了一匹,不料那是匹公金马驹子,力大无穷,竟将那贼人拖下悬崖活活的摔死了。相传,那是大悲寺里一位高僧施展法术后所得的结果。

大悲寺周围群峰绵延,山色清秀,烟霞轻饶,群鸟相戏,苍松翠柏,四季常绿,悠然若世外仙境,尤其是寺院后边的玉虚洞风景更加迷人。每年正月初一举办大悲寺大型庙会,戏曲助兴,热闹非凡。平时每月初一和十五也是香客不断。来自山里山外的善男信女朝山上香祈祷的、还愿的人流不断,寺内烟火缭绕,鞭炮声声。烧香吊表一毕,又到寺后的玉虚洞内畅游,香客、游客来往不停,致使罗沟乃至石门集镇各种贸易更加频繁。使石门古镇的经济历来比较繁荣。

然而,由于时代的更迭,战乱动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远近驰名的大悲寺毁于一旦。然而,随着共和国盛世的出现,尤其是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在当地群众的要求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欲重修罗沟大悲寺,使这一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石门镇文化站    吕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