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工作 文史•文化 正文
窄屏浏览

石门祖师庙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17-03-02 作者:吕三运 吕莉 吕小莉 发布人:政协办 浏览次数: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攀高干,白云堆里饮飞泉。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三千功满好归去,休与时人说洞天。

倾侧华阳醉再三,骑龙遇晚下南岩。

眉因拍剑留星电,衣为眠云惹碧岚。

金液变来成雨露,玉都归去老松杉。

曾将铁镜照神鬼,霹雳搜寻火满潭。

这两首七言诗载于《洛南遗韵》。作者是唐朝的吕岩,即吕洞宾。是他隐居华阳(洛南)修道时所作。

根据《洛南县志》记载,石门隧道位于洛华公路18公里处。19681月动工开凿,196912月凿通。道长45.6米,宽7米,高5.5米。隧道西边是石门河,河的西岸是北极山,因地处石门川北端而得山名。北极山虽然高仅300余米,但却南与天台寺相望,可以鸟瞰整个石门古镇。自古以来遐迩闻名,为啥呢?因为山顶有为吕祖师修建的祖师庙。这真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

相传大唐年间,东海龙王的四子来到洛河以北,发现石门北极山下的石窑,高30米,宽15米,东邻清澈的石门河,冬暖夏凉,春花秋实,真是天造地设一福地,于是就住了下来。可是四龙身在福中不知福,整天好吃懒做,专门吃周围川道山民的猪马牛羊鸡犬等,后来实在没啥吃的了,又开始吃洛华路沿路的过往行人,人们终日惶惶不安,唯恐那一天灾难降临自己头上。

话说,有一年正月二十日,吕祖师仙游至此,四龙发现了他,张开了大口,就要吃他。吕祖师冷冷一笑说:“你要吃我可以,但不知你驮得起我?如果你驮起了我,我就心甘情愿地让你吃掉。”四龙听了,哈哈一笑说:“我能倒海翻江,移动三山五岳,还驮不起你吗?来吧!”。于是吕祖师冷笑一声,使劲朝四龙的头上一坐,那四龙只觉得头上有一座大山向下直压,又好似天塌了下来,顿时东倒西歪,舌头伸出了口,直到石门河畔,再难缩回口中。现在你若去北极山下观看,还可见鲜血溅向石窑内而留下的痕迹。从那以后,害人精被除,洛华路沿线畅通,石门又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后人为了纪念吕祖师为民除害的丰功伟绩,就在北极山顶修建了吕祖师庙,俗称祖师庙。初建时祖师庙仅有三间上殿,庙门联是“屈指神仙谁进士,洛南山水属先生。”明柱联为“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景,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庙内供奉吕祖师坐像。后来历朝历代不断增修,再加上儒、释、道三教的合流,又修了后殿五间,所供神位有三龙王、黑虎、释迦牟尼佛、岳飞、圣公圣母;献殿三间,为庙会时贡献果实花香之处;五间楼舍,两间小庙、僧房两楹,娘娘庙在西,药王庙在东。娘娘庙的墙壁用泥巴塑成山形,上面山峰具列,泥孩儿数十个,或坐或立,栩栩如生。多达二十间的庙宇建筑群,暖阁画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那么吕祖师到底是谁呢?其实就是人们常敬奉的吕洞宾。他是唐朝著名道士,本名吕岩,道号纯阳子,是道教中的大宗师,故世称吕祖、吕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相传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他自幼熟读经史,但三举进士不第。也有人曾说他曾中了进士,当过一段地方官吏,后因厌倦官场生活,弃管修炼。后遇钟离权点化,赴华阳(洛南)山修道,道成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除害,解除病痛,从不收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石门祖师庙,每年正月二十至二十二举行庙会,客商和善男信女来自方圆百里。庙会期间,烧香的、还原的、占卜的、相面的;说书卖艺,跑马杂技;有骑马的,有坐轿的,香客云集,鞭炮声声,焰火不断。僧侣打蘸,寺庙主持举行法会。庙前搭棚,盘锅起灶,煮粥放饭。十里八乡的穷人乞丐到庙前吃粥。大戏连唱三天,日夜不停。庙内香火旺盛,烟雾缭绕,人山人海,成为石门川道一大盛事。

祖师庙会的举行,也促进了地方商贸的发展,北极山下的石门街道,人流比平常更多。到处搭建木屋布蓬,挖坑架灶,卖地方小吃。蒸包子打馅饼,烤烧馍炸麻花;土特产日用百货,针头线脑麻绳土布;打制金银首饰,展销绫罗绸缎;犁耙绳套橱柜农具,样样俱全。拔牙点痣,剃头修脚,斗鸡玩狗,架鹰耍猴,粮行麻行,生意兴旺。有推车的,有挑担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穷人奔波,富豪聚会。青帮、红帮、白莲教,打快板数莲花落,刺脑袋开顶,沿街讨饭,形形色色无奇不有。真个是三教九流云集,五花八门纷乱。集镇店铺林立,马帮往来不断。

按照庙前所立碑文记载,石门祖师庙最早修建于唐朝,以后代代修复不停。大清光绪零年重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增修,毁灭于“文革”期间。人们目前看到的二十多间庙宇,是改革开放后旅游业不断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地村民集资兴建的,建筑工艺虽赶不上古时原貌,但还是在原基上所修,和过去的规模基本一样。除继承了每年正月二十至二十二举办庙会外,平时每月初一和十五香客依然前往祭祀,特别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成为远近游人朝祖之场所。亦促进了石门古镇文化旅游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