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工作 文史•文化 正文
窄屏浏览

有一种幸福叫感恩

——速写好人殷本善的幸福生活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17-01-20 作者:萧军 发布人:政协办 浏览次数:

失明8年,他一直摸索于黑喑的寂寞里,却打理得七彩缤纷;退休20年,他一直沉迷于终日的忙碌里,却经营得井井有条;有生80岁,他一直苦累于僻远的山乡中,却辛劳得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历尽了人生坎坷却自以为不过如此的时代记录者,他是一个做尽了善行义举却自评为受之有愧的良知唤醒者,他是一个才艺技能全面精通却自认为还差得远的终生学习者,他就是云蒙山下麻坪河畔家喻户晓的大好人——殷本善。

                                             弱肩扛重担,历尽人生坎坷

出生于1936年的殷本善也算是大户后代,书香子弟,秉承祖上书香济世的家风,他于18岁考上了那时小城洛南的最高学府——洛南中学。可惜由于腿病,得让人背着上、下学,学校经再三研究后让他休学,说等腿病治好了再回学校继续读书。

在家腿的日了里,看到家里劳力少,经济条件差,比自己小一岁的叔叔也要上学,本善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叔叔读书,自己找个事干,为家里挣点钱,减轻大人的负担。在当时洛中校长的帮助下,年仅19岁的他在当时的供销系统谋到一份差事,就是到古城木材站担住会计,从此开始了他曲折的工作生涯。

所谓的木材站,其实只是供销社的一个业务部门。存效场他是露天的,办公地上是租借的,运输方式是人力的,白天收料付钱,夜晚看场放哨,繁重的工作让这个正当壮年的小伙子也忍不住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他却忙并快乐着,享受在为家庭添一臂之力的喜悦中。

天有不测风云。在1957年的全国人说实话运动中,血气方刚的本善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终于因言获罪,在第二年夏天被单位遣回原地,严加看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短短的三年职业生涯就此中断。

归乡务农的他在当时大队龚书记的关照下,担任了记工分任务,又从一个木匠那里偷师学艺,在独自纯手工打造出一个老木匠们也不敢轻易上手的巨型木梢后,他成了真正的(他自己叫半拉子)木匠。别的木匠收钱,他干木匠只要记工分,渐渐的受到四里八乡男女老少的欢迎。

这期间,他又顶替一位薜姓供销系统人员,在黄龙、石门等地收木材,教人家计算立方。虽然结局总是被人家扫地出门,他却乐此不疲,也因此一直和供销系统若即若离的特殊关系,为自己此后的退休打下了不经意的伏笔。

光阴似箭,拨云见天。在中国大多数右派分子平反眧雪的时代浪潮中,他也光荣摘帽,顺利复职,成为原石门区供销社的职工。可是,命运总爱和善良的人开玩笑。时代变了,手术刀方向盘依旧红火,货售员却威风不再,计划经济的崩溃让曾经炙手可热的供销社门可罗雀,荒草满院,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人才退休赋闲,他也不例外,于1966光荣退休。微薄的退休金养活不了一家六口,他就这样成为样样会的能人。

“能刻章子,会做方子(棺材),会打盘子,能凿碾子,敢挑担子,不懂乱子,本善老人的自我调侃固然轻松,却道出了一位时代记录者的无奈与辛酸。然而,他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且以苦为乐。

                                               善心行义举,写遍世间美好

我坚信,本善家祖祖辈辈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并且都身体力行,所以才培养出本善这样的人物

回想我和他的初识,是在15年前一个大冷的冬天。河上结着薄冰,山脚落满厚雪,有个老头却挽起裤管,在剌骨的冰河里上上下下,吃力地翻起一个个大石头,挨个支好,还不时站上去,四下里踩,如若有晃动,就下到水里,用小石头支稳。老人家,您这是弄啥哩?我好奇地问。天冷,河深,路滑,娃们上学不方便,我为孩子们支列石,好教他们过河,前几天有娃跌到河里,都冻感冒了,可怜的……”说话间,他喷嚏连天,清鼻直流。要说他才像个孩子,抬起袖子一抹,继续工作。惹得几个二不拉叽的娃娃们在岸上连蹦带跳:哦,哦,掉挂面,吃挂面,不调盐,有人流鼻比盐咸!他笑而不语,还是翻石头。

几天后,他踏着自己支好的列石,带着凿子斧头,蹲趴在河畔的石崖边,叮叮当当凿石头,为孩子们开辟上学的近路。老人家,您家里有人上学吗,你老是干这出大力气的事?”“没有啊,娃都大了,早不念书了,孙子还小,不到上学年龄。”“那你?”“哎,修桥补路,造福他人,这是积福行善哩。问了路人,知道他就是著名的殷本善老人。

夏天到了,学校围墙外面的花椒树枝很不安分,疯长到路上,时不时划伤急匆匆往学校跑的孩子们,他又从自家拿来了布条,尼龙绳,把跨越国界的树枝往主干上绑,为孩子们开辟安全通道这么麻烦,咋不用斧头剁了,多干脆?有人问。哎,栽树的也不容易,树长大也不容易,只要娃能过去就行,剁了可惜呀。听了这话,花椒树的主人坐不住了,也加入到绑树队伍中。 

在乡下,家家户户都知道,哪路匠人都是人,一天三顿,荷包蛋伺候,烟酒供够。可本善这个匠人却是个善人,近处茶饭不扰,远处烟酒不沾,干活起早贪黑,招呼随便将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善做活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乡亲顺带免费刻章子,写状子,认门子,找孩子,开方子之类的好事,恐怕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我这一辈子命好,尽遇着些贵人,好人。好人本善总是这么说。这是一位良知唤醒者历久弥新的感受。其实,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知道,因为自己就是好人,所以每每才会和好人不期而遇。

                                               慧眼学天下,传承优秀家风

没上大学,无疑是本善今生最大的遗憾。因而,他把有书读作为平生乐事,把借书读作为平生幸事,把买书读作为人生盛事。不管在家还是出门,他都抓紧饭后、睡前、雨雪天,争分夺秒看书。七十多年来,书是他的家人、益友、良师,是他无师自通的根源。

2008年,因为青光眼长期末得到治疗,本善即将彻底失明。换个人,也许是哭天恨地怨人,他却让孙子拉着,在新建的洛南仓颉园仔仔仔细细走了一遍,记下了所有的美景,背下了每一副对联,以此作别他的光明人生

彻底失明后,那台陪伴了他33年的延河牌半导体直流干电池收音机成了他的有声书。早晨中央新闻,中午陕西戏曲,晚间小说连播,一天也没有中断。孝顺的孩子们为他买了一大盒24节一号电池,随时备用。这两天听的啥?”“《西游记》连播。”“讲到哪里啦?”“孙悟空打死了妖怪他妈,自己坐着轿子,准备去吃唐僧肉。瞧,一个彻头彻尾的老顽童

如果说本善年轻时的理想是不让一天闲过,那么,失明八年来他的追求是不给人添麻烦。饭菜放在炕前桌上,自己摸索着吃;便盆放在手够着处,自己解决方便;闲来栽花种草,自己美化家园;清晨早起上楼散步,自己锻练筋骨。除了不能出远门,我爹(当地人对祖父的称呼)和原先一模一样。孙子正正这么说。

“社会真好,国家真好,娃们都好。和本善攀谈,你听得最多的是美好,接受最多的是美好,感受最深的是美好。谢谢你,还来看我这个废人,我送不了你啊,让正正送你,走好……”临别的,老人拉着我的手,努力地睁大眼睛,想看清这个七彩缤纷的世界。老人家,您好好歇着,您一生善良,阎王给您加寿;您一生忙碌,这哈让你歇够。光景这么好,您多多享受!我只能用这样的祝福,表达对这位终生学习者最由衷的敬仰。

有一种美德叫良善,它撑牢命运的伞;有一种自觉叫勤奋,它鼓扬事业的帆,一向一种美德叫感恩,它酿甜幸福的酒;有一种情份叫有缘,它牵起相知的线。幸福的本善老人,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微笑着,诗意地栖居于故乡的青山绿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