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工作 文史•文化 正文
窄屏浏览

红军奇袭洛源民团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0-02-06 作者:吕三运 发布人:政协办 浏览次数:

洛源镇位于洛南县境西部,距县城45公里,东邻保安镇,南接商州区,西界蓝田县,北连华县,为洛南、商州、蓝田,华县四县(区)交界要冲,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洛源,因洛水源于北之冢岭(古名灌举山)洛河源头,故名。《山海经》载:“灌举远山,洛水出焉”。清时该地名曰两岔河(因西、北二川交会于此),又名兴隆镇(因当地盛产秦皮、党参等中药材,街上设有十余家药行)。民国元年至十六年(1911—1927年)属桃张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洛源乡,民国三十一个年(1942年)改为兴隆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恢复洛源乡,辖6个保。1949年解放后为洛源乡,1953年为洛源区,辖洛源、北川、华岔三乡。1958年合并组建洛源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保安公社洛源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复设洛源人民公社。1966“文革”中改为向洛人民公社,1968年恢复原名。1983年体制改革时,分为老庄、垧坪、农林、甫尔、洛源5个小乡,1985年撤销小乡制,合并为洛源乡,属保安区。1997年4月撤区并乡改革中,撤销洛源乡、张坪乡,将其辖区合并设立洛源镇,镇政府驻地于洛源街。该镇地处秦岭山中,属深山高寒地区,海拔1240米,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坡差较大,沟壑纵横,境内草链岭海拔高度2646米,为全县最高点。气候温凉湿润,山高风大,雨量充足。地表为黑沙土壤,宜农、宜林、宜牧。境内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豆类、洋芋等为主,经济作物有大麻、漆籽和核桃。林木以华山松、油松和桦树为主,是洛南县用材林主产地。盛产猪苓、党参、红胡、黄芪、西洋参、天麻等二十多种名贵中药材。洛源镇境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钼、铅、锌等。特产豆腐于、豆腐皮,历史悠久,远销省内外,洛源的洋芋糍粑香醇可口,远近闻名。洛源境内不仅有建于清代的“药材会馆”(现为洛南县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和“龙潭”(即洛河源头,位于黑彰村)等名胜古迹,而且还是商洛著名的革命老区。

值得一提的是红军奇袭洛源民团的故事。一九三六年八月份,当地群众就听说红军在西边蓝田县灞龙庙活动,两岔河街民团团长高兴邦很害怕。二十二日这天街上逄集,高兴邦把民团集中到街中药王庙内,並在街西新神庙前派黄光德等人放哨,阻拦赶集的人进街。民团队长张万祥将街中十字路口一个卖桃的人踢了一脚,这个人从腰里掏出手枪就打。枪声一响,街里一些背褡裢、布袋、穿草鞋、拿木匠家具的人,也立即掏出手枪,向药王庙扑去,后边郑位三率领的大部队一下子冲进了街,原来红军早已进了街。红军侦察人员先打死了黄光德。后大部队将民团击溃,张万祥逃跑,被红军追至熊家沟将其击毙。这次战斗缴获民团步枪二十余支,子弹五百余发和一些手榴弹等。红军进街后,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並在街中药王庙和群众郭焕勤房屋后墙上写了“抗目救国”、“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标语,这些标语上世纪八十年代尚存。红军还把高兴尧、高乐庄等几家财东烧酒的粮食和衣物分给穷人。董老汉分得旧被子一条,杨真潸分得搪瓷缸一个、白纸一刀。红军在洛源宣传活动了两、三天后,从北川经华县东、西坪、金堆城等地开往洛南黄龙铺。同时带走了两岔河街“广盛仁”字号业主党仁义和土豪高盛堂、高兴尧、谢光裕、郭元海、高老六、张春富等七人,后七人出银元三干八百块才被放回。在北川解河杀了灞龙庙麻家村土豪麻长森。当地群众为此事还编了顺口溜:“麻长森,作事恶,遇见红军吓的躲,开后门,上高坡,一刀割了后脑壳。”几天后,这支红军又折回来,在两岔河街住了一晚,第二天仍向灞龙庙方向去了。青年农民吴祥云、谢光东此时参加了红军。吴解放初在西北军区军官学校当校长时还回过一次家,一九七一年在甘肃天水病故;谢光东离休前任湖北省江陵县三十六号信箱厂长。(吕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