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察调研 正文
窄屏浏览

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国学精神

洛南积极推进地方戏曲创新发展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17-09-12 作者:王志锋 发布人:政协办 浏览次数:

8月31日,市政协副主席苏红英带领“商洛市地方戏剧传承与发展”课题组深入洛南县调研视察,对该县围绕传承地方戏剧,繁荣群众文化,凝聚脱贫攻坚共识,深化戏曲文化艺术改革所做的工作给以高度肯定。

回归公益性,落实保障措施。洛南县地方传统戏剧以秦腔、眉户、花鼓、商洛道情等剧种为主,为了促进地方传统剧种的传承、改革与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人才保障、经费保障、政府采购保障”作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是改革经费投入机制,把县剧团作为传承地方传统戏剧的领军团队建设。在全市率先把县剧团的自收自支性质转化为财政供养事业单位,对全部定编在岗演职人员工资实行财政拨款,对单位经费按演出收入的一定比例以奖代拨,对新编排剧目所需费用纳入年度预算;二是坚持“用事业留人、用合适的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的原则,鼓励县剧团盘活、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三是用足用好政策,加大政府采购戏曲力度。每年按照不低于人均3元钱的标准,按照46万总人口基数,从财政列支宣传文化经费,用于采购戏曲节目,开展送戏剧进农村、社区、学校活动。县剧团每年在基层演出秦腔、眉户、花鼓等剧目300余场。今年以来,聚焦“五大攻坚战”,开展文化扶贫活动,送戏曲到200多个村(社区)。

推动产业化,探索支持机制。为了鼓励和引导各类文化单位、社团组织和民间力量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繁荣群众生活,该县逐步探索形成三种投入机制,一是在每年春节期间,向村一级投入传统文化节目编排展演专项资金,鼓励基层单位组织群众自编自演文化节目;二是向具备编演戏曲、曲艺节目资质的民间社团、演出单位有计划地投放二胡、板胡和古装戏剧服装、道具;三是对财政供养的文化事业单位新编剧目实行项目管理,专列补助经费。近年来,县剧团、文化馆、群艺社和基层文化站编演的戏曲、曲艺等传统文化节目受到群众好评,获得诸多奖项。《洛南静板书》、《仓颉造字传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谷雨公祭仓颉仪式》、《沉香传说》、《洛南手工挂面》、《担芯子》、《仓颉造字传说》、《洛南静板书》等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入选市级非遗名录2 7项,数量居全市前列。《静板书·“四大京”》等曲目先后参加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全国第四、第五届“中华颂”曲艺大赛。《静板书·“八项规定正党风”》两次进京参加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和纪念建党95周年“向党汇报文艺晚会”演出,应邀参加台湾国际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使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保护。

力推品牌化,实施精品工程。为了强化地方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戏曲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依托精品剧目打造,引进和培育戏曲传承与创新领军人才。秦腔《御史还乡》荣获“四艺节”优秀剧目奖,眉户现代剧《女儿沟》荣获国家人口文化二等奖,眉户现代剧《香包》在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陕西省首届秦腔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大型秦腔历史神话剧《沉香》在全国“十一届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培养中青年戏曲人才1000多名,4 0余人在陕西省各类戏曲大赛中获奖。洛南县剧团外出演出足迹遍布陕西、河南、山西三省,创造了秦、豫、晋“金三角”秦腔演出市场。二是注重设施配套建设。依托城区文化广场建设,建成曲艺创作演练大厅、群艺馆、文化馆等设施。依托特色小镇建设,投入巨资建成音乐小镇和戏曲排演场馆、创作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