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学一做 正文
窄屏浏览

生命至上保平安——麻坪镇峪口村防汛抢险纪实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1-08-09 作者:王志锋 倪双民 发布人:洛南县政协 浏览次数:

黑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转瞬间,挟裹着杂物的山洪,像脱缰的野马奔驰而下,宁静的小山村又一次面临危难。经历去年“8.6”特大暴雨灾肆虐,经过一年灾害重建的峪口村,在7月22日10时许,再一次被无情的洪水撕扯得支离破碎。人民至上,生命高于一切!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广大干群风雨同舟,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的时代壮歌。

                                                              未雨绸缪早防范

7月11日中午,艳阳高照,天空碧蓝如洗,湛蓝的天空,漂浮着银白的云朵。中午2时,劳累一个上的人们正在休息,峪口村沿河的水磨、前湾一带,突然响起密集的锣声,伴随着副主任何俊的大声呼喊:“村民们,暴雨降至,赶快向峪口小学撤离。”此时,二组户长倪高斌已上门督促他负责的8户群众。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在镇应急分队的帮助下快速集结,登上一辆俩中巴、小车,向峪口小学集中安置点疾驰而去。

去年“8·6”水灾发生后,麻坪镇高度重视防汛抢险安全转移(撤离)工作,以村为单位制定防汛预案,提前确定了预警办法、“人盯人”责任清单和转移范围、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广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为确保转移时,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在村民小组长以下设立户长,每名户长就近负责8-10户转移或撤离。为强化防汛意识和提高应急能力,5月10日组织第一次编组演练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群众就近转移到紧急避险点。全村分别在东沟、白岭、峪口小学设立5个紧急避险点。当接到暴雨“黄色预警”至“蓝色预警”时,就近组织群众转移到这些紧急避险点。

7月11日的这次实战撤离演练,是以村为单位组织的。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假设接到暴雨“黄色预警”或“蓝色预警”,在半小时内,组织群众就近转移到紧急避险点。第二阶段,预设一小时后暴雨等级升级至“橙色预警”或“红色预警”,在半小时内,组织全村群众撤离到临时安置点。全村在白岭、峪口小学建成永久性临时安置点,可以随时安置群众食宿和文化活动。

在探索建立“人盯人”转移(撤离)工作机制时,该村把工作重点放在三类人群上,一是行动迟缓的心存侥幸心里户。两次演练中,需要护长(村民小组长)、户长上门督查,才行动的;二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户。各组都成立以党员、基干民兵、退伍军人为骨干组成的3至5人的防汛抢险突击队,突击队在第一时间,帮助这些户转移、撤离;三是抵御暴雨洪涝灾害能力差的风险户。存在安全隐患的村庄,院落和住房不符合“三高五避”要求,土坯房等。

“三高五避”,即:居住地高出主河道(从源头至农户长度超过2公里的河道)10米、支河道5米(长度超过1公里的溪流或季节性河流)、排洪渠3米(暴雨发生时形成水流),院落高出房屋周边排水渠2米,房屋石砌地基高出院子0.5米、深入地下1米;居住地避开“水箭”(门前对河流、溪流来水方向,屋后处于坡面汇水下行方向),避开风口,避开落石(屋后是悬崖峭壁),避开易发滑坡地段(屋后土质松散、坡体陡峭、缺少林木植皮),避开易发泥石流地段(靠近土质松散、植皮破坏、汇水面大、狭长陡峭的山谷),避开雷电易发地带(地势突出、林木高大)。

在接到暴雨“黄色预警”后,凡是不符合“三高五避”条件的农户或自然村,必须转移或整体撤离。

峪口村建立“人盯人”转移(撤离)工作机制的同时,以组为单位,备好沙袋、铁锨、铁镐、铁丝、强光手电筒、对讲机等防汛抢险必要物资,做到防患于未燃。

7月30日上午,我们在峪口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寇博说:接到预警后,落实“人盯人”战术,按照预警等级,必须实施强制措施,在半小时内,确保应转、应撤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撤离到位,这是防汛工作的根本所在;当群众全部转移或撤离到位后,必须人人点验,对照名册、点名见人,安排干部在避险点或安置点监督,防范在暴雨停息时群众返回或走散,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这是防汛工作的关键所在;暴雨如果持续半小时,必然爆发第一波山洪,这时,只能组织由精干劳力中的党员、民兵组成的抢险突击队,采取砍树木、堆沙袋、拉铁丝的办法,从侧方引导行洪方向,力所能及地保护村庄,这是防洪抢险的可行措施,确保生命安全是抗洪抢险的最根本的前提。

是呀,在防汛抢险中,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方针,必须牢牢抓住“两个根本”的牛鼻子。落实“人盯人”战术,在于确保生命安全;实施力所能及导洪措施,在于确保把群众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少。

应急处突勇担当

2021年7月22日中午,天空没有一丝风,树叶没有一丝摆动,就连往日百鸟争鸣的合唱也早早谢幕了,只有低吟的流泉独自流向远方。

地处熊虎沟峡谷的峪口村第13组的王政芳,感到异常闷热,上午上山放牛采摘连翘,按往日的习惯,午饭后要睡一觉,但这天,这位身板硬朗,虽说已64岁,但在当地还算是壮汉的农民,没有休息,赶到村民小组长家里说,恐怕不好,今天可能要下雨,组长打开微信流量说,等预警吧,咱洛南天气预报每4小时发布一次,阴雨天两小时一次,准着哩。下午四时许,他在这里吃晚饭时,组长接到村委会副主任何俊在微信群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通知,不一会,又接到电话通知,要求马上组织群众撤离到“白岭安置点”,还特别强调,熊虎沟的全部群众必须按“红色预警”等级撤离。接到这个撤离通知,王政芳马不停蹄地回到家,一边敲锣,一边上门督促他包抓的5户群众撤离。不到一小时,居住在熊虎沟的8个组的133户在家的365名群众全部撤离到点。过去,熊虎沟居住210户、903名群众,去年“8.6”暴雨灾害后,将近半数农户搬迁到建在麻坪街社区的移民新村。

村委会副主任何俊电话通知熊虎沟的8个组长后,立即从村委会出发奔赴那里,对居住在那里不具备“三高五避”条件的33户农户,入户进行重点督查,下午6时左右,赶到“白岭安置点”。

傍晚9时许,熊山岭电闪雷鸣。不一会,那里乌云密布,从零星雨点到倾盆大雨,不到一袋烟的功夫。

居住在甘沟口(东沟山谷口)的峪口村第七组,“红色预警”等级避险点设在6组组长李振国家所处的高台子上。七组组长谭道华接到微信预警和电话通知后,上门通知,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把本组群众全部撤离到老李家。李振国在他家撤离了本组的5户群众后,又上门督查本组的其它户群众撤离到临近第五组的一户农户家里。

东沟狭谷散居着峪口村第五、第六、第七组的75户农户“8.6”之前是92户),是村监委会主任冀会平防汛抢险责任区。接到镇指挥部预警,他电话通知这3个组的组长后,骑摩托立即赶到这里,沿河而上,一户一户入户检查是否撤离,下午6时许到李振国家,对册点名,见人点验。之后,又深入第五、第六组,入户督查检查,到避险点对册点验。

冀会平在5点半左右赶到七组,遇到74岁的万生珍老人行动不便,搀扶老人撤离。73岁的老党员冀进福告诉他:“么事,老人和残疾人,组上安排有专人搀扶。刘麦玲脑子不灵光,李景琪硬拽着都撤离了。”当晚,他和七组群众在李振国家,共同度过风雨交加的恐怖的一夜。

峪口村第一至第四组,相对集中居住在栗峪河北岸的水磨、前湾、前坪和竹沟口一带。

殷世民家居住在前湾的低洼地带。去年冬天“两委会”换届后,他不再担任村监委会主任。入汛以来,他陪同父亲在华县医院住院,母亲、老伴、女儿和孙子6个人在家。7月22日下午4时许,从微信群接到暴雨“黄色预警”半小时后,他打电话问女儿转移了没有,女儿说沿河居住的农户都转移到高处。傍晚9时30分左右,女儿打电话告诉他,这里雨很大,河水已暴涨,水磨、前湾的农户撤离到白岭安置点,前坪和竹沟的农户撤离到了峪口小学安置点。

其实,女儿没有告诉他,峪口村这四个组,在下午6时前全部是按照“黄色预警”等级转移到位的。傍晚8时许,镇防汛抢险指挥部发出暴雨“红色预警”后,在村委会坐镇指挥的党支部书记寇博,立即组织4个组的组长和户长组织群众向安置点紧急撤离。10分钟后,县政协副主席、镇防汛抢险总指挥亲率抢险突击队进驻该村,帮助群众紧急撤离。与此同时,镇政府出动3辆大巴车,半小时后,把地处栗峪河上游河谷地带的页岭村的第一批群众紧急撤离到了这里。至傍晚9时许,麻坪镇出动大巴车15车(次),紧急撤离群众500多名。

傍晚9时30分,山洪暴发,从熊耳沟呼啸而来的洪水冲出河堤,一部分泄入栗峪河,一部分灌入位于前湾的村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楼),又经公路回流入栗峪河。从当晚9时30分暴发第一波洪水,至次日凌晨7时许,麻坪镇全境雨过天晴,栗峪河虽一直爆满,但洪水始终没有冲出堤坝。尤其是,从开山口(峪口河口,栗峪河与油坊河汇入麻坪河)至麻坪河口(石门河、麻坪河交汇处),暴怒的山洪一直被牢牢的控制在两岸坚固的堤坝中。

在峪口村调研时,村支部书记寇博说:“8.6”灾后重建中,麻坪镇在水毁道路、桥梁、堤坝、耕地修复中,从河道取材,疏浚了河道。尤其在开山口放炮采石,炸掉了堵在河道上的半边悬崖,从根本上解决了峪口村的水患隐患。

着眼长远巧安置

峪口村白岭避险点,即具有紧急避险功能,又兼具临时安置灾民的功能。峪口村一组怀太有等3户群众,原先居住在白岭(峪口村东北方向的一座山头),十年前统一搬迁到山下的前湾居住。搬迁后,原先一字形排布的11间大瓦房并没有拆除,怀太有个人出资5万多元,硬化了房前的场院(长约35米、宽约5米),同时,硬化了南侧的碾麦场(约一个篮球场大)。去年“8.6”灾害时,麻坪镇全镇电力、信号中断12小时,因这里有微弱的信号,曾在这里设立全镇抗洪救灾临时指挥部,与县上保持随时联系。此后,在这里配备了50顶帐篷,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配备了米、面、油等食材,可以安置100多户群众。

峪口小学安置点,去年“8·6”水灾发生后设立,当时集中安置受灾群众200多人。通过校舍改造,分隔出60多间房子,同时,在前院、后院搭建帐篷86个。设有救灾物资贮存库、卫生室、灶房和临时教室。

“7.22”特大暴雨,自7月22日傍晚9时许发怒,至次日凌晨7时许收起淫威;无情的山洪此7月22日傍晚9时30分左右爆发,至次日傍晚8时许完全退去。期间,峪口村和周边3个村的存在安全风险的群众,都撤离到这两个点安置。当时,撤离到峪口小学安置点的有270户群众。

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天(24日),大部分群众投亲靠友,至30日,峪口小学安置点仍安置近200户群众(其中学生46名)。

这里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志愿者,帮助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县文化馆等单位调配文艺和戏曲爱好者担任志愿者,在每天傍晚,慰问演出。镇中心校在这里开办临时教学点,选派优秀教师管护孩子,给孩子们教唱歌、跳舞、美术。孩子们合唱的《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榜样》的歌声回荡在黎明和黄昏的天空。

“撤离到安置点后,工作人员赶紧给我家安排住处,床铺被褥都是新的,食宿都安排得很好,饭菜变着花样,衣服是志愿者统一用洗衣机洗,还有理发志愿者。哎,现在人多好。”杜庭有老人今年93岁,在抗美援朝战场亲历上甘岭战斗,荣立一等战功,现在和孙媳妇李俊玲一家生活在这里。采访时,吐字不清,动情地说:“比起在战场上,实在是享福哩。”

孙媳妇李俊玲插话说:“啥子都好,就是爷爷上厕所没法蹲。”

杜老反驳说:“男厕所有一把独凳,中间挖了窟窿,就是方便老人座着大便的。”

齐心协力建家园

山洪退尽,峪口村委会办公楼积满淤泥,文化广场淤泥盈尺,最厚的地方接近一米。7月24日上午,村防汛抢险突击队员20余人,出动铲车两台,利用两天时间,全部清淤冲洗到位。全村15户过水的房子,在志愿者帮助下,于24日上午10时,全部清淤冲洗消毒到位。23日下午7时,全村恢复供电。26日傍晚,全村恢复自来水供水,埋设自流引水管网2100米,淘淤泥、清砂石,清理供水井11个。

这次特大暴雨灾害中,熊虎沟道路悉数毁坏,连路基都荡然无存。在镇防汛抢险指挥部统一调度下,铜川市印台区顺安捷清运公司志愿者自带大卡车4辆、大型挖掘机1台、大铲车1台,于25日下午3时抵达这里,投入抢通道路的战斗之中。至29日傍晚,新修临时道路15公里,加固河堤13处1.5公里,清理土石8万多方,修复便桥一座。30日上午,通往6个组的道路已经畅通。该公司疾驰洛南救援时,还通过花石浪救援点捐赠救灾物资4卡车。

二组的何升江居住在熊虎沟河拐弯处,房前屋后积满淤沙,上房的淤泥一米多厚。村委会安排铲车清理了淤沙,又组织抢险突击队清理屋内的淤泥。25日,喷药消毒。26日架起炭火烘烤。在峪口村采访时,他说:如果仅仅靠我一家人清理房子和院子的淤泥,恐怕得十天半月都住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