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脱贫攻坚 正文
窄屏浏览

肩负脱贫攻坚责 誓立石羊脱贫志

――洛南县政协机关驻石羊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来源:洛南县政府 发布时间:2016-04-22 作者:张银学、张浩、刘宏伟、赵根项 发布人:赵蓓 浏览次数: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攻坚战、一根硬骨头。

  洛南县政协机关包扶的石坡镇石羊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297户,1070口人,劳力人数409人,分布在4条沟居住。其中贫困户87户,296人。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5800元,全村80%的收入靠外出打工,群众基础差、底子薄、观念落后,同时又被列入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村,在这场攻坚战中,是一根更难啃的硬骨头。

  针对这一情况,县政协机关抽调4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肩负起了石羊村脱贫攻坚的重担。驻村四个月来,村情、户情已经了如指掌,措施、规划基本胸中有数,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首场胜仗。

  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是精准建档立卡。县政协驻村工作队配合村班子,认真核查甄别出贫困户87户296人,逐户找准致贫根源,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二是精准制定措施。在精准识别致贫原因、了解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扶贫的实效性;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实行兜底保障;对贫困线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实行产业帮扶。三是挂图作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制定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倒排时间表,与政协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实行挂牌制度,列出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促进真抓实干。

  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核心。驻村工作队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走访,结合村情、户情实际,在与村组干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饲养牛、羊、鸡,种植核桃、药材、油葵为主的发展思路,尊重群众习惯和喜好,着力培育富民产业,坚持种养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动员引导,目前已有20余户群众着手走饲养牛、羊、鸡的路子;有30余户群众在原来小规模种植核桃、药材的基础上再扩大种植面积560亩、栽植连翘苗木12万株;同时积极动员群众种植油葵,实现增收。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知识,县政协办公室根据群众需要,购买饲养牛、羊、猪,种植药材、食用菌、核桃科管、发展大棚蔬菜等书籍120余册,已全部分发到群众手中。

  扭转观念——精准扶贫的前提。缺乏发展信心,是制约石羊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工作队进驻后,首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要求村组干部和全村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彻底打扫路边地头、房前屋后、厕所河道、室内室外卫生。政协机关先后投资5万余元为村上购置绿化柳树苗木2.5万株、制作卫生管理制度牌5个、垃圾筒50个,督促村上落实专人管理,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同时也让石羊村群众看到了工作队进驻后带来的希望。借此东风,工作队配合村干部积极宣传引导,让群众广泛了解这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改变以往发米发面慰问式扶贫的思想观念,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这场脱贫攻坚战。

  夯实基础——精准扶贫的根本。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深入了解,石羊村群众迫切的愿望,一是修通石羊至城关石塬村2.5公里断头路,该路段打通后,石羊村至县城将由现在的25公里缩短为15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经过县政协领导多方协调,目前已经初步达成意向,正在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为居住偏远的87户贫困户接通有线电视网络,在县上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目前线路施工已经全部入户,彻底改变了群众信息不通的现状。三是解决群众致富缺技术的问题,积极发挥政协工作优势,联系政协委员中的致富能手、种植养殖专家深入该村现场培训、指导,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目前已组织种植养殖业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人员200多人(次)。

  资金扶持——精准扶贫的基础。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群众“缺钱”的问题。一些群众有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想贷款又没“门路”,是困扰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实际,工作队积极与石坡镇相关领导沟通,了解有关政策,协助4户贫困户首批向信用社申报信贷扶贫资金20万元,积极从资金上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燃眉之急。

  2016年,全村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就是解决最后296人的脱贫问题,力争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是精准扶贫的宗旨,为此驻村工作队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进村入户,与贫困户认真分析研究,采取“精准施策、量身定制”的办法,逐家逐户制订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最终脱贫目标。张银学、张浩、刘宏伟、赵根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