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份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作为凝聚民心的“试金石”和取信于民的“先手棋”,针对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实际,四套班子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特别是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专款190万元,支持各镇办建设垃圾填埋场;投资300万元,增补垃圾清运车7辆、可卸式垃圾箱358个、垃圾桶3350个;各镇(办)自筹资金400万元用于垃圾填埋场、垃圾台(池)等环卫设施建设,全县新增新建垃圾台(池)702个。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按照会议安排,我做如下发言:
一、 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们四皓街道办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村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机构,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办法》,逐级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从三城联创、转型跨越、加快发展的高度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成立了环卫队,制定了工作职责和制度,配备了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箱32个,垃圾桶360个,聘请了一名专职垃圾车司机,修建垃圾池38个。投资40余万元建成垃圾填埋场两个。
二是机制上探索创新。四皓街道办结合“村规民约”实施,各村(居)成立了公共事务服务队,对组内所有农户进行分组,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责任划分,“排班”轮流打扫各自路段的环境卫生,周一周四轮流打扫两次;村民房前屋后和私人领地的环境卫生实行“三包”。由村(居)公共事务服务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打分,打扫差的责令重新打扫,不参加公共服务队打扫的或个人房前屋后私人领地脏乱差的每次扣减0.5分,计入村民文明档案。村民文明档案每户基础分100分,村民遵守规约突出的给予加分,不遵守规约的予以减分,村(居)委会每季度对各户文明档案得分情况进行汇总公示,对分值高于100分的,每年择优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分值在95分到100分之间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予以经济处罚,低于95分的,取消享受或者暂缓享受农村的优惠待遇或惠农政策。街道办在去年国庆前对落实“村规民约”100名先进典型进行了披红戴花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三是管理上形成常态。街道办抽调得力人员成立办公室,办公室对办事处聘用的环卫工进行管理、检查、考核,每周不定期对环卫工在岗情况、打扫效果检查不少于三次,将检查情况列入工作考核,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奖惩。对18个村(居)两周督促检查一次,指出各村(居)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下发督查督办通知单;一月评比通报一次,促使各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形成自觉性、长效性机制。根据定期不定期检查情况对村(居)主要干部进行排名问责,对排名靠后的村(居)实行督办、催办、纠错等措施,去年发通报六期。对行动迟缓、问题较大的三名党支部书记开展“三项制度”谈话,实施责令纠错。对年终综合排名前三的三个村(居)给予奖励资金各2000元。
四是效果上逐步显现。结合“村规民约”的落实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制定了《具体规定》,重点对不按时打扫卫生、在公共路边打麦碾场、乱堆乱放沙子石子等杂物、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明确了管理处罚办法。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和培育了一批典型:一是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组建公共事务服务队的典型。如以闫沟村为代表的群众分组排班轮流打扫公共区域卫生,所有农户按照排班情况,自觉上劳打扫责任区域公共卫生,逐步形成了村级事务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人人受益的村民自治格局。二是通过村民议事会表决成立环卫队的典型。如以药王村为代表,群众集资聘请村级环卫队,每人每月出资1元,聘请5名环卫工,划分路段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群众花“小”钱买“大”服务,实现村域环境干净卫生。三是以奖代补鼓励村民美化房前屋后的典型。如以中心村为代表,村上在包扶单位县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水泥170吨,为院落基础环境差、面貌难以彻底改观的群众补贴一定的水泥,支持群众对院落进行硬化,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治氛围不浓。集中表现在领导紧干部松、上面热群众凉,没有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三农”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环境卫生整治受益者是群众,但群众为什么不参与、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我们的许多工作领导干的很辛苦,干部干的很卖力,但群众并不买账,根本原因在于“两张皮”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群众思想工作没做好,内因调动乏力,没有形成“融合”的强大力量。
二是整治标准不高。“过得去”的思想还存在,不能做到很彻底很干净。重视了主要区域,忽略了偏僻地方,面上还过得去,角角落落不敢看。
三是整治深度不够。整治中只看有没有垃圾、有没有乱堆乱放乱倒、有没有污水,没有深层次的看到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为什么这么脏乱差、为什么污水会长流,没有思考从根本上如何解决,没有拿出重点道路、主要河流、核心区域治标更要治本的具体措施。
四是整治力度不强。乱扔乱倒垃圾没有制度层面的处罚措施;公路两旁、公共区域的乱堆乱放乱搭乱摆没有建立从根本上消除的强治措施,有的甚至说这段时间检查,过了这段你再摆再堆再放;乱修乱建乱占没有强有力的处罚和处理办法,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
五是整治投入不足。虽然配置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垃圾桶等环卫设施,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特别是机构改革后,我办只有一台垃圾清运车,服务半径增大,运输成本剧增,不能保证生活垃圾转运工作的正常运转。垃圾箱、垃圾桶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六是整治责任不清。一些城市的道路保洁,因为各管一摊,出现了环卫工人将路面垃圾扫入绿化带,园林工人将垃圾倒入下水道,市政工人又将下水道中清掏的垃圾堆放到路面上,一堆垃圾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的尴尬现象。四皓街道办所辖西城区的一些道路和区域,看是城区又是农村,看是市政道路,实是省道国道,保洁的“兜底”让村居干部压力很大。
七是整治机制不全。“阶段式”、“突击式”依然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惯用手段,“阶段式”造成了整治时紧时松,出现了“反复”和“反弹”;“突击式”造成了村居干部经常雇人清扫,疲于应付,村居没少花钱但效果不佳。村居环境卫生工作经费无预算、筹资无渠道、投入无保障,对整治工作开展和整治成果巩固造成了硬性制约。
三、下一步设想及建议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看是小事实则是大事,看是小问题实则是大问题,环境卫生“脏乱差”充分暴露了我们的社会治理水平还不高,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很低。“脏”,主要表象是垃圾乱倒乱扔,灰尘飘落不檫不洗,污水乱泼乱流,畜禽乱跑乱飞;“乱”,主要表象是乱堆乱摆乱放乱拉,乱修乱挖乱建乱占,区域规划不协调政策控制不到位;“差”,主要表象是基础设施差,绿化亮化美化差,公共服务条件差。分析深层次原因。“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陈规陋习、传统观念、生活习惯还根深蒂固,政府管理和设施配备还不到位;“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管理者缺位和不到位,对形形色色的“乱”怕得罪人不去管,没有办法不会管,有了短处不敢管;“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为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弛而不息,打好治理“脏乱差”这场硬仗。
一是精细化管理,全力抓好治标工程。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聚集到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上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使整治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加大集中整治力度,真正做到脱胎换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大清扫活动,做到全面清除、彻底清除、深度清除。加大环卫设施配备力度,真正做到各得其所。按照“户有垃圾桶、村组有垃圾收集池(台)、镇办有垃圾填埋场”的要求,加快镇办、村环卫硬件设施配套,增配车载垃圾箱、垃圾桶、人力垃圾车,努力实现村口、路口、家门口、移民安置点、集镇、大河、大路环境综合整治设施全覆盖。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真正做到应有尽有。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镇办、村、组三级环境卫生整治机构工作正常运转,着力解决村级保洁员配备及镇办垃圾清运、维护等费用不足问题。
二是系统化谋划,全力抓好治本工程。加强村民自治,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力。土地承包到户,部分群众只要权益不要责任,不关心公益,不爱护公物,不参与和支持公共事务,村级事务“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人人受益”的格局难以形成。要强力推行和落实村规民约,建立管用的考核办法,约束村民言行,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农村文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群众只向“钱”看,传统美德丢失,家风不正,民风不朴,村风不淳;同时部分群众长期以来养成不良卫生习惯和陈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要强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形成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转变群众观念,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全面解决农村“乱”象。镇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教育管理村民不在公路两旁乱堆乱放,不在村庄乱修乱建乱占。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违章违法乱象的打击处理力度,以强有力的手段震慑各种乱象的再生。尽快解冻农村建房宅基地审批,做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几套符合洛南民居风格和实用美观的房屋图纸免费送村民参考使用。对于符合政策的村民建房必须进入规划区,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统一风格。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差的问题。缺资金少项目是贫困地区发展永远的难题。建议在全县范围内逐流域、逐区域、逐片区规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支持干劲大积极性高”等原则,系统推进流域、区域、片区全面建设,避免以往撒“胡椒面”式建设、“单打一”式建设、“顾此失彼”式建设,一举改观农村面貌。
三是制度化考核,形成标本兼治的常态化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说到底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如何破解“脏”、化解“乱”、解决“差”,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我们的角色应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把群众和我们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就能集聚促进发展的正能量,实现农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遵照标本兼治原则,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各部门各单位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定目标、定任务、定考核、定奖惩,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全面推动美丽洛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