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工作 文史•文化 正文
窄屏浏览

​何史挺的革命生涯

来源:洛南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0-01-03 作者:吕三运 发布人:政协办 浏览次数:

何史挺,乳名云卯,原名史青,曾用名相汉、何桢。1913年7月出生于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南河村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何秉三是一个开明的地方绅士。母亲谢氏是大家闺秀,善良娴淑。幼小的史挺从懂事起一直受到穷苦出身的奶妈抚爱和教养,逐渐养成了热爱穷人,热爱劳动,忠诚老实和乐于助人的品格。一年夏收,他奶妈叫何到地里给长工送馍,他看见许多穷孩子在地里拾麦穗,就从麦堆上给各捆一捆麦,当他的父亲发现问时,他说:“我看他们怪可怜的。”

何史挺8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1929年考入黄村高级小学,1931年考入洛南县立中学。他上中学期间,正值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攻克洛南县城,宣传革命道理。史挺耳闻目睹了红军的行动,受到革命的影响和熏陶。他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一边学习,一边从教。在生活实践中,史挺深深感到穷苦农民的痛苦、官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他常给同学何镇藩、姜廉生等人倾吐优国优民之心,憧憬未来的社会前景。但其父一心想让独生儿子传宗接代,掌管家务,叫跟二伯父学习管理财经,主持家务。史挺给伯父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国难当头,民不聊生,我作为一个七尺男儿难道只顾自己的家而不顾国家的前途吗?”他要求到外地求学,增长才干,将来也好报效国家。可父亲不允许,他只得托伯父说情,伯父以到外地求学,获取功名,方可荣宗耀祖,才使其父勉强同意。

冲出封建地主家庭的何史挺,到了古城西安。在西安青年会的帮助下,一边参加抗日救亡,一边补习英文等。1935年8月,史挺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开封西北中学,与同学任崇谦、王居义、李守纯等在中共党员马敬平的帮助下,参加了声援平津学生举行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何曾随学校师生在铁路线上卧轨7天,迫使蒋介石派林森到西北中学和学生谈判,承认学生卧轨的爱国行动。后何阅读了《民先队的生活》等进步书刊。1936“西安事变”后,史挺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工作更加积极,经任崇谦、王居义介绍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分管宣传工作。1937年春末,王居义被迫离校去西安,任崇谦也到陕北学习,史挺接替他俩的职务,负责西北中学民先队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尽职尽责,把许多进步刊物转送给驻豫东县部队同志阅读。并把杞县中学的5名同学以民先队的名义,通过八路军驻陕办事处送延安学习。是年7月,史挺利用暑期带着《新中华报》、《红旗周报》、《共产主义ABC》等革命刊物回到家里,送给进步青年阅读。其父得知他这次回家不“安分守己”,搞各种宣传时,很生气,特别是看见共产党办的书刊更为恼火。史挺只得把书刊带到姜廉生家,组织青年秘密阅读。9月,何史挺到西安,经王居义、罗珂介绍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2月学习结束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党校搞供给工作。10月,经党校总支书记李子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底进边区党校学习,担任党小组长。在学习期间多次聆听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讲话。1939年9月至1945年5月,先后在陕北延长县委、宜川恒远后委、延安地委任巡视员,宣传、组织干事,八路军第二战区联络处少尉文书等职,参加了伟大的延安整风运动。

1946年元月,中共陕西省工委派何史挺、陈寿益返回商洛,做其父何秉三的工作,一方面搞武器,协助陕南商洛游击队领导人巩德芳发展地方武装。两人化装成收辣面和买牛的,从陕北马栏出发,经柳林、耀县、潼关太要等地,冲出敌人一道道关卡,回到家乡古城。此时,史挺的父亲见他回来,怒气顿生,大骂忤逆不孝,要和史挺脱离父子关系。史挺等父亲冷静下来后便耐心的解释和开导,他终于被儿子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慷慨拿出800元(法币)交给史挺和陈寿益到蟒岭南找巩德芳,开展革命活动。同年6月,陕南游击队指挥部成立,史挺任指挥部第一大队支部书记,率部进入河南卢氏、洛南边界,经常活动于三要、古城、峦庄、灵官庙等地。他以支部书记身份,经常和干部、战士促膝交谈。他说:我的出身不好,你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应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现在吃点苦,是为了将来所有穷人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他还以熟人、同学等关系把古城镇自卫队镇丁赵炳哲叫到上庄坪,促其策反起义。经多次做工作,赵于1946年7月27日带30多人起义,参加了游击队,击毙镇长李振堂等3人,获步枪26支,手枪3把,旧币40余万元及弹药一批。

1946年7月,中原人民解放军北路突围部队到达商洛,创建以商洛为中心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陕南游击队第一大队被编入豫鄂陕边区二分区二十一支队,何史挺任支队副政委,多次到马连滩大犁园一带,动员古城四保保长张生华、保丁李振甲等人为部队筹粮300多斤,土布150余丈,猪肉200多斤以及电池、毛缠子、旱烟等物,解决了部队的暂时困难。8月中旬,二分区卢洛县委、县政府成立,何史挺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和书记张子明率部坚持斗争。一天夜里,他们到马连滩、腰庄一带,动员当地群众拿来腊肉挂面为部队做饭,解决了战士们的饥饿。

1947年3月,何史挺随第二野战总队司令员陈先瑞、豫鄂陕边区四分区司令员韩东山率第二野战纵队到山西晋城休整。后在长治县被编入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政治部,任该部总务科科长。9月,随陈(赓)谢(富治)大军过黄河到达河南陕州,后何史挺奉命随陕南独立团返回商洛。是年11月至1948年2月任商洛武工队工作组长,商洛工委委员,开展群众工作。期间,他和薛前引一起寻找失散的贺生荣、刘生才、李念善、孙好义、杨青文等游击队员,使其又回到了部队。史挺还说服父亲变卖家产,支援革命。其父亲在他的动员下,转变了立场,拿出部分物资支援商洛武工队,为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史挺还利用父亲在社会上的威望,与洛南县参议员王作庭、黄宪之及董烈、吴瑞玲(古城镇正、副镇长)的关系,开展统战工作。他在任根据地第二、四区区长和工委委员期间,在马连滩王建富家同董烈、杨鹏飞(洛南三青团干事长)等多次商谈,宣传党的统战政策,促成董烈、吴瑞玲于1949年5月携带重机枪1挺,步枪100百多支向商洛武工队投诚;商洛武工队进驻古城后,何史挺又给洛南县自卫团第一大队队长王离仙写信,劝其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1949年6月,洛南县城解放后,何史挺任洛南县政府副县长,在接管旧政权、剿敌建政、支前等各项工作中,他废寝忘食,积极工作,除配合县长严敏做好旧政权接管,培训干部,安排教育等工作外,还率支前民夫参加了洛源等地的剿敌战斗。他还亲自向商洛地委专署写了支前工作报告、洛南县中小学教师座谈会总结等,为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2月调柞水县任副县长,主持工作。1968年在陕西省土产公司病故,终年55岁。